今日老埠
这里,有看不厌的风景、忘不掉的回忆……
2019-06-16 00:00
浏览 12.9k+
评论 0

看看修复好的“雅雅”老建筑

参观老城区文化展馆……
周末去哪儿
不妨跟着小编的脚步
来一次鮀城文化之旅
漫步在一步一景的汕头老市区
感受着属于鮀城的“独家记忆”
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微信图片_20190618151556.jpg

       近年来,汕头通过创文强管提升城市形象,启动一大批文物、历史建筑的保育修复。小公园亭、老妈宫戏台等景点重光归来,侨批馆、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拓展、完善,一大批文化景点让汕头文化旅游名片更加亮丽。

微信图片_20190618151602.jpg

微信图片_20190618151606.jpg

汕头市文化馆

       汕头市文化馆成立于1983年12月,位于市外马路149号。对于游客来说,汕头文化馆是一个全面了解汕头风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好去处。

       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市文化馆主楼内,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分为2、3、4楼共三层展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展示着蜈蚣舞、英歌舞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汕头侨批文物馆

       侨批,被誉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是海内外潮人共同的记忆遗产。汕头是著名侨乡,有着众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历史上,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

       汕头侨批文物馆创建于2004年,位于外马路18号,是我国首个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12万余封,这些连带家书的特殊汇款凭证,能让人了解当年潮汕人远渡重洋谋生的思乡情,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镇邦路尾,规划面积5.2公顷。西堤公园展示了汕头从渔村、码头,到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公园通过深挖“侨批文化”内涵,打造“侨批”“地图广场”“批局”“过番纪念码头”等元素,让市民朋友和来汕游客真切感受先辈那段背井离乡奋斗的艰辛,体验独具特色的“侨批文化”。

       侨批墙是西堤公园的建设灵魂,它让珍贵的《侨批档案》资料“走出”博物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与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发挥了缅怀历史、寄托乡愁的重要作用。

       西堤公园下沉式广场地面铺装成一幅汕头老市区旧地图,地图标示出旧时“四永一升平”聚集的几千家商号。

       西堤公园过番纪念柱由许多指向不同方向的三角形水泥墩层叠构成,每一个水泥墩上面都刻着从这个西堤古码头出发到海外不同东南亚国家的距离(以海里为单位,1海里=1.852公里)。这就是昔日汕头开埠以后,潮汕先辈漂洋过海的始发地之一——西堤过番码头的遗址。

       据西堤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许多当年过番的老华侨故地重游,来到西堤公园,看到过番码头纪念柱和侨批墙,忆当年过番打拼艰辛岁月,感叹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及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很多人都不禁热泪盈眶。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

汕头中站旧址

       小公园开埠区见证了汕头城市发展的历程,当中还留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平路97号红色秘密交通站旧址是我市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汕头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红色交通站是当年连接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站,为当时党中央领导机关顺利转移到苏区做出巨大贡献。

       通过大厅墙上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大沙盘,市民与游客可以直观深入了解当年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展区里还生动还原秘密交通站的场景。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半欧陆式建筑。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我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之后的繁荣气象。

       该馆还推出数字陈列馆,采用了“融物于景”的场景化展示手法,运用3D图像、立体显示系统等多种数字信息技术,全景展示展馆环境和所有藏品,让市民和游客在网上浏览,有如身临其境。当然,游客也可以在馆里通过微信扫描网站中的二维码,用手机查阅展品信息。


收藏
0条评论
暂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