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埠
穿越时光,“老”侨批焕发新活力
2024-09-02 11:30
浏览 48
评论 0

从前,侨批是一封家书,是几许银两。如今,侨批是海丝记忆,是文化传承。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作为著名侨乡,汕头地区的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为让更多人走近侨批、读懂侨批,我市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保护活动,侨批文化频频“出圈”,新的“打开方式”让侨批焕发新活力。


侨批展馆

展现“海邦剩馥”独特魅力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百多年来,侨批从用作华侨华人联系亲人的家书纽带,到如今成为团结海外侨胞的文化载体,也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用途在变、功能在变,但不变的是承载的那份割舍不断的乡情。

  位于小公园开埠区的汕头侨批文物馆,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往领略“海邦剩馥”的独特魅力。走进馆中,一封封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被安置在玻璃展柜内,透过历史的风尘,静静地向每一位驻足者讲述先侨艰苦创业的历程与殷殷桑梓情怀。

  展馆中,有“写批”“拣批”“送批”“批来了”等雕塑,生动地再现了侨批的产生、从水客到批馆的嬗变和侨批业的运作过程;也有以前送侨批用的市篮、批袋、水布等文物和许多因侨批衍生而来的潮汕歌谣文化。

  陈列柜中,用陶瓷制作的“猪仔钱”格外引人瞩目,这些当年契约华工使用的代币,串联起侨胞从走出国门、回馈家乡到报效祖国的时代记忆。

  侨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世情”“国情”,小到“乡情”“亲情”;有近3000字的“最长的信”,也有寥寥数字的短信,规格不一的侨批承载了海外华侨华人的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弥足珍贵。

  在澄海东里镇,“永定楼”是一座集货仓与航标两用的清代建筑,见证了樟林古港的繁华与沧桑。如今,这里成为了侨批展览馆。馆中有来批、回批、名人批、批局牌匾、批脚分批袋、华侨出入境证,以及用于批信的如意章、护封章等侨批档案,分成6个展厅按主题逐一展出。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6.jpg

▲现为侨批展览馆的永定楼


随着历史长河不断流淌,这些泛黄的纸张,正以它们独有的方式展现着潮籍侨胞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史,诉说海外游子的思乡情,见证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

  如今,即便与亲友相隔万里,全天候的互联网也令思念随时可达;金融往来,亦只需指尖轻触。尽管这样,我们仍欣慰地看到,时至今日,侨批文化再度激活,侨批故事还在续写,这,促成了“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孕育与发达。


批局遗址

承载深沉厚重家国情怀


汕头是著名侨乡,侨批是过去海外侨胞寄给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大大小小的侨批局应运而生。如今,在澄海、潮阳、潮南等地,还保存了一些侨批局遗址,为公众搭建起一个深入了解侨批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平台。

  福成批局旧址位于汕头市澄海区,是目前澄海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规模大、建筑艺术精美的侨批局。20世纪30年代,泰国华侨许若明家族在汕头开设许福成批局,之后在澄海区兴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四点金”双背剑带后包大规模建筑,并设立同名乙种投递局,是许福成批局属下最大的分支。

  走进潮南田中央社区,浓郁的侨文化特色、深厚的侨批史积淀让人回味无穷。目前,这里还保存了7个侨批局遗址,分别是永裕源批局、德顺盛信局、永顺利批局、永振发批局、协成丰批局、永丰发批局和泰盛批局。当中,德顺盛信局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批局。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7.jpg

▲德顺盛信局遗址


德顺盛信局始创于1927年,由旅泰侨亲马玉珊与马友贤之子子腾、子南等在暹罗暹京三角路警察厅前创办,并在田中央祖宅内设立德顺盛信局分号,同时又与汕头市永安街30号“马德发”结为联号。2022年,田中央德顺盛信局旧址被列为汕头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德顺盛信局主体建筑为3座潮汕“四点金”厝包结构,占地面积386平方米,当中涵盖5房(插山房、左厅房、后厅房、房仔、过路房)、2厅(前厅、侧厅)、2天井(前天井、后天井)和一伙巷。在主座“四点金”厝包前后架筑2座碉楼,其中西侧一座碉楼架筑在门楼巷通道之上,内设有枪眼,起防匪防盗之用;东侧一座架筑在过路房和房仔之上。

  彼时,插山房为厨房,左厅房为账房,右厅房是库房,侧厅和伙巷为办公厅,房仔是库房;西侧两座“四点金”厝包为信局员工宿舍。每天,批脚们领取侨批、批款后,要徒步或骑车去“送货”,投递范围包括潮汕的汕头、潮州、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揭阳、惠来等地。

  德顺盛信局从1927年创办至1949年停业,虽然只有22年历史,但它是中国近代邮政史、金融史、华侨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今年3月,汕头市民间艺术品交流协会在田中央社区德顺盛信局旧址设立联络处,展出一些侨批、文物、字画等与当时信局紧密相关的物品,展示华侨史、侨批史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及世界意义,彰显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情怀。


侨批寻迹

再现“一方尺素”背后故事


2021年,市政协文史委、汕头融媒集团、侨批文物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中国心·赤子情——侨批印记”大型专题报道,讲述侨批中的动人故事,既有热闹的人间烟火,又不失厚重的历史人文感,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尺素渡海,纸短情长。一封封家书见证着华侨先辈漂洋过海的拼搏历程,一份份汇款单据承载着海外侨胞回馈桑梓的家国情怀……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深情表达每一件侨批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平凡而琐碎,却令人动容。

  有华人初到海外谋生的艰难。南洋谋生的叶家三兄弟寄给家乡母亲钟氏的侨批近百封,字里行间看出三兄弟在南洋创业的日子并不平坦,但他们从不气馁,最终让家乡的母亲妻儿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有父亲对儿女的谆谆教诲。汕头华侨中学学生郑万里的父亲在新加坡谋生,他十分重视孩子的读书问题,一封封手写家书反复叮嘱孩子堂正做人,告诉儿子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71.jpg

▲新加坡华侨寄给儿子的侨批

家书抵万金。这样的感人故事有很多很多,为呈现更好的叙事效果,“侨批印记”专题报道图文并茂,还特邀侨批专家进行点评,从不同角度述说历史,对话先辈,“唤醒”尘封在侨批里的记忆。

  系列报道刊发后,侨批话题持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很多读者来信或网上留言:“视角独特,情感动人”“侨批真情实感,读来感同身受”“华侨故事太感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今天,侨批虽已成为历史,但它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专题报道勾勒出爱国华侨的精神图谱,让更多年轻人和华裔新生代感受到华侨文化和华侨精神。


艺术创作

侨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侨批的“封”通常绘有精致的典故图案,侨批的“信”,则包括楷书、行书和行草等多种书法形式,信纸上通常盖有吉祥语图章,表达美好祝愿。民间书法、传统绘画及吉祥印章等是华侨艺术的展现,要让年轻人读懂侨批,需要更多的“打开方式”。

  近年来,以侨批文化为内核的文艺创作层出不穷,不同形式的文艺创作让侨批文化逐渐走出“深闺”。“一封侨批,一头连着番畔,一头连着唐山”……由潮汕文化学者林伦伦作词的《一封侨批》主题歌讲述了潮人先辈辞别父母、妻子,下南洋谋生的故事,讴歌了潮人敢于拼搏、勇闯天下的红头船精神和感恩回报家国的情怀,深深打动人心。

  话剧《风雨侨批》创作于2015年,于2017年7月在汕首演。该剧将潮剧融入其中,还原了潮汕侨批业在沦陷时期坚守自救的过程,讲述了华侨商人爱国爱家的动人故事,融入了潮汕特有的民俗元素和侨批历史传说,创意十足,“侨”味浓厚。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8.jpg

▲话剧《风雨侨批》剧照

2022年,以侨批文化为创作载体的大型朗诵剧《丝海侨情》在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首次展演,收获满堂彩。该剧采用朗诵与舞蹈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朗诵者的语言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侨批文化,结合舞蹈呈现潮汕传统文化元素,展现海外潮人拼搏奋进、回报家乡的家国情怀。

  《烽火侨批》以潮曲表演唱的形式宣传华侨文化,演员们通过演唱、竹板说唱、弹唱、独唱、合唱等艺术形式重现抗日战争时期海外侨胞艰苦拼搏,为了祖国、家乡、亲人无私奉献,抒写了一段烽火传奇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9.jpg

▲潮曲表演唱《烽火侨批》剧照

文艺作品浸润人心,侨批故事一直被演绎、传颂,在时代中传递着新意。创意百变的侨批文艺作品,把侨批背后的华侨精神搬上舞台荧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让侨批文化焕发新活力,传播得更远。


特殊邮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侨批业受到严重影响。远在东南亚的华侨惦记国家安危、亲人存亡,暹罗、新加坡等地的批业公会派人往国内探道,沟通批信渠道,这就促使民间萌发挖掘一些“秘密汇路”的构想。

在兵荒马乱的抗战岁月,多条“秘密汇路”的开辟,畅通侨批的邮寄之路。例如,从汕头寄出经香港到泰国曼谷;又比如从兴宁寄出经曲江、香港和新加坡寄到马来亚;还有越南和祥庄批局的陈植芳冒着危险探索出了由越南芒街转到东兴,再陆续经过钦州、南宁、韶关、兴宁等地,最后到达潮汕的侨批汇路,俗称“东兴汇路”。

据介绍,在潮汕沦陷初期,原有的侨批邮路受阻,海外潮侨所寄侨批,必须通过一些秘密小道辗转递送,但批脚携带侨批款长途跋涉,往往险象环生。因此,为了保障递送侨批款的安全,侨批局便组织了护批队伍,荷枪实弹地押解侨批款。每件侨信、每份侨物要寄带回乡都实属不易,也充分展示了潮汕侨胞的爱国爱乡之情。


侨批暗语


“附烟纸壹佰伍拾片正”“门牌75号”“分配番薯二十五斤”……这些侨批内容看似平常,但其实另有乾坤:信中的“烟纸”“门牌”“番薯”等是华侨华人寄送侨批使用的“暗语”。

微信图片_202409021133191.jpg

▲以门牌伍拾号代替港币五十元的暗批

“暗语批”是暗批中的一种。特殊时期,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限汇或禁汇的政策,侨居地华侨用各种形式,比如说通过用暗号,或者用特殊的字眼来表示多少钱,批信中写到的“烟纸”“门牌”“饼干”“赤谷”“港米”“猪油”等并不是指实物,而是钱的意思。

一些批局会在批封印上“写批注意”,一些在批封盖上“回批外面切勿写银码及地址,批内银码须改用代名词”等宣传章戳。千奇百怪的批款代码暗号,见证着当年海外华侨的良苦用心,承载着旧时侨胞对乡土、家属的眷顾之情。



收藏
0条评论
暂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