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埠
揭秘汕头小公园“前世今生”:“华侨共建”是小公园最鲜明特征
2023-10-04 22:01
浏览 300
评论 0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诉说当地历史、展示独特风光的地标建筑。说到汕头,不得不提小公园。初听“小公园”之名,许多人将之误会为一个“公园”,或是一座兀自独立的亭台。实际上,小公园指的是汕头金平区内的一片老城区,又被称为“小公园开埠区”。别具一格的环形放射状老街,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群,人们漫步在小公园“四永一升平”的道路上,仿佛穿越时空,与百年前的光景相会。

微信图片_20231007155924.jpg

汕头小公园街景。杨立轩 摄
      从百载商埠到经济特区,从万国楼船到网红城市,汕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皆可在小公园开埠区看尽。小公园与汕头有怎样的渊源呢?近日,政协第十四届汕头市文史委特约研究员、汕头市政协文史研究会成员张耀辉在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交流中心作交流,分享他眼中的小公园前世今生,带领更多人细细品味汕头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公园不是一日建成的
      “常常有人问我,小公园是如何建成的。我只能无奈地回答,我也说不清,参与小公园建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张耀辉在介绍小公园的历史前,笑着讲述他常遇到的“疑难问题”。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小公园的悠久建造史也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而小公园的建造史也是汕头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史。
      “‘汕’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江河入海的沙洲、海边沙脊;一种是用鱼栅栏笼捕鱼的地方。”张耀辉解释道,汕头从前叫“沙汕头”,指的就是韩江长期的下土堆积,逐渐形成的沙洲口。直到明朝嘉靖年间,小公园所在的这块土地,即老汕头的市中心才逐渐由沙土堆积形成。
      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设海关的口岸。随着许多国家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办洋行开工厂经商,汕头港口逐步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成为商船总泊之要汇、南粤商贸经济中心。
      汕头开埠后,洋人兴建的洋行、教堂、医院、学校等多占据海岸一带,汕头本地的商店多处于西北部靠韩江、榕江一隅,新兴起的出口商行,则多处于靠海岸、接韩江的西南部。从此凡潮州出入口贸易者皆以汕头为吐纳,汕头与各地商贸日渐繁忙,贸易额激增。随后市区逐渐向西南海岸延伸,形成了“四安一镇邦”“四永一升平”的商业街道。
      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交通、水、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04年,由华侨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筹资兴建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共42.1公里。张耀辉表示,铁路的开通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物流运输问题,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拉动了经济。
      1906年,出身侨商世家的高绳芝创办开明电灯公司即商办汕头开明股份有限公司,于1909年底开始发电,解决了汕头商埠的照明难题。1907年,高绳芝又成立商办汕头自来水有限公司,在距当时的汕头埠10公里处的潮安庵埠大鉴乡取水,建设庵埠水厂,汕头也自此成为全国最早通自来水的城市之一。
      至此,汕头埠在晚清时期便实现了城市的“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加速了商埠的商业进程。与此同时,多条公路铁路的修建逐渐构建起较完整的商业交通网,电报局、电话公司、无线电台等通信公司的成功营业发展起汕头的邮电通信网络,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商贸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花园城市”建设贯彻百年
      从高空俯瞰小公园开埠区,可见以小公园的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向周边呈扇形放射状分布着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及“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等街道,直达梅溪河和韩江,整体布局呈现“大”字状。而这样的独特布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形成。
      张耀辉介绍道,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同时设置六局,即公安局、公务局、卫生局、财政局、公用局、教育局,这意味着汕头自此拥有了行政区划的独立性,隶属于省政府管辖,不再入县行政范围,始称汕头市。
      1922年,为恢复重建受潮汕大地震(1918年)和“八·二”飓风灾害(1922年)的城市,汕头市政厅着手编制“市政改造计划”。张耀辉向听众们展示了一张地图,这是由当时的汕头市政厅厅长萧冠英亲手绘制的汕头城市改造图。据介绍,这张城市规划图将汕头详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公园等等,充分考虑了功能区域设置的地理因素。
      当时汕头市的规划建设用地中,商业用地占据80%,其余20%才规划为其他功能区用地,可见汕头作为百载商埠名不虚传。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商业区规划建筑,是当时世界少有、国内独一无二的街区。街区条条街道通码头,骑楼宜行宜商宜住,美观实用,具有独特的商埠风情。
      城市的完善规划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投资者进入汕头,各行各业相继聚集小公园,汕头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据统计,1928年,汕头进出口贸易额居全国海关第五位。1938年,规划提出的道路和用地布局基本实现,形成了东起外马路尾,北至乌桥,西、南至海边的城市建成区。
      如今100年过去,汕头许多道路的分布也如这张规划图所示,分毫不差,如长平路、汕樟路。“10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为百年后的汕头市区描绘好了一张体现‘花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改造规划图,这是一件多么伟大又神奇的事情。”张耀辉自豪地说道。
       据悉,当初小公园申报历史文化街区的时候,这张规划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评委亦惊诧于先人的智慧。这张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蓝图,是萧冠英实现“花园城市”的梦想规划,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蓝本。
● 潮人共建小公园历久弥新
      小公园的建造史,是由一代代潮人华侨前赴后继书写的。张耀辉告诉听众,“小公园是由华侨参与建设和开发的,这是小公园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说,小公园的建成离不开华侨们的贡献。”
      汕头市政厅自启动“市政改造计划”,便积极利用侨资加以实施。广大爱国华侨及有识之士在“实业救国”的倡导带动下,纷纷投资建设家乡。可以看出,无论是“花园城市”的设计建设,还是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建设,抑或商业投资建设,都离不开华侨的支持和努力。这些年,小公园开埠区经过“保育活化”工程的努力,重新焕发出百载商埠的魅力。
      在刚刚结束的“共赏明月·同心筑梦”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行动暨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活动期间,许多华侨回到汕头,在小公园留下珍贵的回忆。美国潮商基金会团长董晓艺表示,看到小公园保育活化的成果,能够感受到汕头对侨文化、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视。海内外的潮属社团也将继续弘扬潮汕文化,以潮汕文化为纽带,团结更多潮汕乡亲一起助力家乡汕头的发展。
      无论什么日子,小公园网红地标“汕头旅社”门前总有游客在拍照打卡,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这栋近70年历史的建筑,是小公园开埠区发展的时代缩影。小公园开埠区不仅展现了汕头开埠以来港口的繁忙和商贸交易的活跃程度,今天更以其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场景带动了汕头文旅的发展。
      近日,汕头市小公园步行街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成为本批粤东唯一入选的示范点。这是小公园继获得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后的又一荣誉。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是潮人共建的精神文化家园。
      百载商埠汕头在中山纪念亭、百货大楼、老妈宫戏台等古老建筑里,深深镌刻上潮人华侨奋斗拼搏、回馈家乡的精神烙印,在小公园开埠区的繁华热闹里,日复一日诉说着属于潮人的独特故事。


来源:南方+




收藏
0条评论
暂无更多